熱磨解纖后所得纖維的質量,即纖維的形態,對纖維板質量有著諸多影響:纖維的形態完整與否,決定纖維之間交織能力的大小,從而影響中密度板的內結合強度,相應地對添加劑(膠黏劑、石蠟等)的施加量也有影響;影響板材的靜曲強度、握螺釘力等力學強度指標;影響板材的耐水性能等。
纖維的形態質量對中密度板質量影響很大,這就需要有相應的指標來評定解纖的效果,衡量纖維的質量,以便在生產過程中對該指標進行跟蹤和控制。原先有一系列的實驗方法,比如,測定纖維的濾水度或篩分值,這些實驗方法在教科書上很容易找到,只是現在越來越少的生產廠家做這種實驗了,科學評定纖維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被忽視了。
那么如何提高纖維質量呢?
制定蒸煮工藝時,應當對木片規格、木片的含水率、材種的配比、蒸汽壓力、解纖的電耗等因素加以綜合考慮。如果一味地控制電耗和蒸汽等成本而降低工藝要求,那么不但纖維質量得不到保證,同時還會增加后續工序如施膠、施蠟的成本投入,甚至影響到板材的多項質量指標,結果是得不償失。
機械設備的因素對纖維質量的影響有著決定性的作用:1)磨片齒型的選擇。中密度板的解纖工藝脫胎于造紙的解纖工藝,又有別于造紙的解纖要求,因而可以參照造紙設備的解纖原理,根據原料樹種的不同以及熱磨機的產能大小,結合熱磨的工藝要求,通過實驗的手段,試用多種不同的齒型,從中選擇一種耗能低、效率高、解纖效果好的磨片齒型。2)磨機動盤、靜盤的平行度對解纖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,一般都要求進行精確調整。根據一些廠家的經驗,磨盤間隙的偏差值(又稱平行度)小于0.2mm時才能得到粗細均勻的纖維。要達到這種結果,一方面要求設備本身的制造精度要高,另一方面要求設備使用者在維護保養時要精確調整。